目前,我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约2500所。在众多大学中,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呢?以下几种方法帮你“读懂”院校。
校名观察法
一般说来,列入“985工程”和“211工程”的综合性大学取名以地理位置或特定典故为主,这类大学一般办学历史悠久,在官方及民间有较好口碑。如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、浙江大学等。非综合类高校,则多半以“地理+专业”特色命名,如武汉理工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等。
通常以某某大学结尾的都是一批本科,以某某学院结尾的是二批本科,某某大学某某学院样式的为独立学院。近年来,独立学院改名渐成趋势。对独立院校的理解,不能望名生义,需要综合考核。
这两年由于很多院校合并和改名,一些名字听起来很“高大上”院校,并不代表院校的综合实力很强,所以,仅靠望文生义不可取。
历史沿革法
历史沿革分为两方面,一是办学历史。总体来说,办学历史长,办学实力会强。例如北京大学、武汉大学都是百年老校,其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国内普通院校难以企及的;二是专业特色。如武汉大学,在2000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、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,优势专业除了老武汉大学的人文类、法律类、生物科技类等,又新增了水利类、测绘类、卫星遥感类、医学类等优势专业。
师资科研法
大学之大,核心在大师。不同层次的院校,判断师资的方法也不同。重点院校主要看院士数,教授、副教授等高职称师资数;独立院校重点看自有师资数量;高职院校则要注重“双师型”的师资数量。
科研实力法
看研究实力,不仅是要看论文发表数量,还应该了解一所高校的科研经费情况,科研经费多,表明其实力强,与社会需求的关联度高,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较为有利。看研究实力不仅仅是看重点大学的,也要重点看高职院校。高职院校的教师如能有较强的实用型研究实力,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学生。
特色专业法
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,在教育目标、师资队伍、课程体系、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,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,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,是一种高标准、高水平、高质量的专业,是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新”的专业。了解一所学校的专业特色尤为关键。有时,一所重点大学的“边缘”专业,不如一所一般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实力强。以华中农业大学与武汉科技大学为例,前者为“211工程”院校,但以农学为特色,而武汉科技大学则以钢铁、材料等专业见长;与其进入前者的社科类专业,还不如到武汉科技大学的钢铁专业,后者就业等更有保障。
图书与实验设施法
接受高等教育,图书馆与实验室至关重要。图书馆重点考察院校的藏书数量,阅览室大小和数量。实验室重点考察实验室数量和实验器具、器材的更新情况。大学生活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或实验室。这一馆一室不足,会给大学生活留下不可言说的遗憾。尤其是独立院校与高职院校,这种考察比不可少。
社会及学生评价
总体而言,社会及学生评价对于一所高校而言,是最为客观与真实。这种考察有两点,一是考察其就业率状况以及在校生、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;二是考察知名校友情况。知名校友集中在某个领域,即可证明该校在某领域的影响力与号召力。
历年录取分数法
录取分数判断学校,不是最好的办法,但是最公正、最显性。除清华、北大等名校,不同地域考生对同意院校看法不一致,导致录取分数上会有较大差别。如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,在一些省份,录取分数会超过重点线近100分,而在另一些地方,可能仅超过20—30分。两校的实力就摆在那里,并没有变化,但录取分数差别如此之大,表明不同地方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不一致。但需要说明的是学校实力是一方面,能否被录取是另一方面,考察分数线的最大意义在于,由此可做出判断,能否被该校录取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