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海招生网  
人力资源 会计职称 项目管理 采购管理 商务英语 一对一辅导 平面设计 少儿英语 会计实操 营养师
企业培训师 财务管理师 企业战略 物流管理 注册会计师 会计继续教育 物业管理类 冬夏令营 心理咨询师 成人高考
|当前位置:首页 > 江苏高考资讯 > 正文

江苏高考作文“有张力有诗意”


时间:2013/6/9 14:37:00 发布:淮海招生网
材料作文: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、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,洞穴里很神秘,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,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,他们欣赏了一会儿,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。几天后,他们回到原地,想看看蝴蝶在不在,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。他们在想,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?
  要求:阅读材料、自选角度、题材不限,诗歌除外,完成作文。
  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
  昨日,徐州高级中学秦晓华校长在分析后表示,今年江苏高考作文“有张力有诗意”。
  秦晓华认为,今年的作文命题形式发生了自江苏自主命题以来的最大变化:新材料作文。从材料看,这是一个简单而复杂的小故事,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自然现象:一群人,为了探险,为了欣赏山洞里的蝴蝶,点燃了蜡烛,没想到的是,烛光给人们带来了方便,却给蝴蝶们带来了惊扰;虽然百倍小心,蝴蝶们还是逃到了山洞的深处,远离明亮与喧嚣,选择幽暗和清净,因为那才是它们需要的环境。
  故事中涉及到的要素为:人、蝴蝶、洞穴、蜡烛。人想靠近蝴蝶,而蝴蝶却远离了人;蝴蝶栖居于洞穴,是一种自然的选择,而人们因自己的需要,将蜡烛带入洞穴,人为地破坏了这种和谐;人们的这种“破坏”行为并非主观故意,或许只是出于一种本能,但客观上却对蝴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;与其说小蜡烛对蝴蝶带来了大影响,不如说人的行为才是影响世界的关键;人们两次进入洞穴,颇有点续《游褒禅山记》的味道,王安石游洞未遂“与之俱出”,故而有“而世之奇伟、瑰怪,非常之观,常在于险远”之叹,人们去而复返,才发现变化已经发生,遂悟出一番蜡烛改变蝴蝶生存环境的道理;就像柏拉图的“洞穴说”,洞中的蝴蝶似乎意在引发“蝴蝶效应”,让人们由自然现象思考人生问题,探寻人生真相。
  这样的命题有张力(小与大、远与近、明与暗、表象与真实)、有诗意(蝴蝶效应、洞穴意象),对于积淀丰厚、视野广阔、喜欢思考的同学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。
 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,有路可走,有话可说,材料的最后部分已提供了写作角度:也许那儿的环境更适合它们吧(应该让人或事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,人类的行为是导致生态环境改变的关键等),小蜡烛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影响(小事物照样可以带来大影响,就像“蝴蝶效应”一样;细节决定成败等)。实际上,选择四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来写都可以,选择两者或三者的关系来写也可以。
  新材料作文与旧材料作文的最大区别就是对材料使用的限制、规定性少了很多,允许多角度立意。就这则材料而言,可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。
  蝴蝶协会关于蝴蝶躲洞穴紧急会议纪要
  ◎孙梦,29岁,公务员
  2013年6月7日上午,中国著名哲学家、蝴蝶协会会长庄子带领协会相关负责人,深入光线暗淡、人迹罕至的神秘洞穴察看蝴蝶穴居现场。随后在山洞口主持召开紧急会议,专题调度蝴蝶躲洞穴事宜。副会长李白、杜甫,秘书长谢眺、杨万里、李商隐、陆游、辛弃疾等有关人员参加会议。现将会议主要精神纪要如下:
  一、重视蝴蝶效应。会议指出,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,偶尔扇动几下翅膀,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。此次山洞察看的数千只蝴蝶飞往洞穴深处时扇动了翅膀,恐将在地球对面掀起数千场龙卷风。会议请庄子会长迅速重返《庄子·内篇·齐物论》,本着尊重生命财产安全的原则,重启“庄生晓梦迷蝴蝶”的应急机制,以物我同一的手法快速叫停“人驱赶蝶、蝶报复人”的恶性循环,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真正得到贯彻执行。
  二、查找蝶逸原因。会议认为,“蝶躞垂羽翼”逃入山洞深处,既有人为原因,也有环境原因。说是人为原因,陶渊明、李白等辞官归隐,屈原、伍子胥等投江明志,均被“高富帅”所迫。在“萝卜招聘”时代,生于荒野、长于花丛的勤杂工蝴蝶也只好逃逸深山老洞。说是环境原因,雾霾天气连月不开,黄浦江死猪川流不息……打开窗户,焚烧麦秸秆狼烟再起,除了洞穴深处蝴蝶无处栖身。会议请写过37首蝴蝶诗的陆游、写过34首蝴蝶诗的李商隐牵头,代表蝴蝶协会分别向公平协会和环保协会递交交涉函。
  三、制定蝶归措施。会议提出,为了确保诗人杨万里笔下的“儿童急走追黄蝶”不再效应扩大,也为了避免龙卷风的悲剧重演,应多管齐下改变现状。1.加强保障。会议决定,由陈光标担任救助慈善救助处处长、浙江瑞安下河游泳的环保局长包振明担任环境保护处处长、诺贝尔和平奖得住奥巴马担任和平共处处长。2.建章立制。出台《人与蝴蝶和谐共处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、《山洞禁蜡禁光实施方案(试行)》等红头文件,确保人类蜡烛既点亮自己前程也照亮蝴蝶舞姿。
  蝴蝶协会秘书处整理
  2013年6月7日
  ■名师点评
  奇文。妙文。亏他想得出。到底是公务员,会议纪要,尽显职业特点;腕力不弱,材料引用不露声色 ,“人类蜡烛既点亮自己前程也照亮蝴蝶舞姿”一句画龙点睛,妙不可言。个别论据不确切,如伍子胥非投江而死,乃自刎而死。
  ———秦晓华
  
  本文写出了文章的“有我之境”,既有自己职业特点,又打上了独有的“思维烙印”。
  ———王海燕
  敢问路在前方
  ◎张紫东,高一学生
  如果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你,不要气馁,不要放弃,成功也许就在彼岸;如果你放弃了自己的信念,你就真的没有未来了。
  ———题记
  面对探险家们微弱的烛火,山洞里的蝴蝶选择了退步,选择了避让,它们退到了深处,它们龟缩一隅,祈求片刻安宁。可这安宁不过是镜中花,水中月。当探险家们再次在山洞点燃烛光时,它们又能逃往何处?
  退让,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唯有进取,拼搏,康庄大道才能出现在你的眼前。也唯有执己念,凭本心才能令自己无憾此生。
 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有言“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,我不能腐朽,我愿意燃烧起来!”是的,人生倘若不称意,不如散发弄扁舟。飞蛾扑火,尚且不惧生死;螳臂当车,也是气魄宏伟。便是千夫所指,万人嘲讽,也不枉此生,不违本心。毕竟,我燃烧了自己,我发出了常人所不能拥有的光和热,我无悔今生,正如郭小川所说的“但愿每次回忆,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。”
  乔丹在公牛队奋战了七个赛季拿到了第一个总冠军,其中三次被活塞队战胜,但是乔丹并没有退缩,并且在1991年凭借自己的超强的发挥,战胜了活塞队。并且,在面对拥有埃尔文·约翰逊的湖人队,他同样取得了胜利。在此期间,乔丹没有放弃对胜利的渴望。1994年乔丹退役之后,在思索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想法之后,他终于选择了回归,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篮球,追逐自己对胜利的梦想。他的回归让公牛队取得了最好的72胜。在面对爵士队的总决赛中,乔丹带病上阵,最终凭借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和努力,帮助公牛队拿到了关键的胜利。我相信,乔丹的这句“I can accept failure,but I can’t accept not trying(我可以接受失败,但无法接受放弃)”会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。是啊,一味放弃的人生终究不会真正带给人欢乐和力量,只有努力,进取,人生才会绽放属于它的光芒。
  羡终军,受长缨羁越王于阙下;爱宗悫,愿乘长风以破万里浪。来吧,淋漓暴雨;涌吧,不绝惊涛。电闪雷鸣之后,唯一不变的唯有本心;天崩地裂之时,唯一能支撑自己的唯有自己!
  ■名师点评
  审题出问题了:对蝴蝶的避让未加分析就指责它们“龟缩一隅,祈求片刻安宁”,显然缺少依据。在写作上也有一个突出问题要注意:不能以举例代替分析,乔丹的例子太长。优点不赘述了,有积累,有文采。———秦晓华
  
  作为高一的学生有敢于尝试的勇气,但“一味放弃的人生终究不会真正带给人欢乐和力量,只有努力,进取,人生才会绽放属于它的光芒。”这一观点似乎和材料关联不大。———王海燕
  没有什么不同
  ◎刘一鸣,高二学生
  在城市喧闹的生活中,存在着这样一种特殊的群体,上课时,他们和我们一样,在教室中大声地诵读着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……”而到了放学,他们忙碌在狭小的屋中,做好饭菜等待父母的到来。我们该如何称呼你?是叫农民工子弟或者是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?我多想牵着你的手亲切的喊着你的乳名,悄悄地走进你的生活。
  你从小在那广阔的田地里自由奔跑,麦穗见证了你的成长,你躺在田野中,幻想着以后美妙的生活,幻想着自己考上大学,父母靠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。可生活的压力,让你的父母走进了城市。从此,星光与你远离,蓝天蒙上了一层灰布,剩下的只有那饱经风霜的枯树。从那以后,你明白了为什么别人住的都是高楼大厦,而自己只能在小黑屋中倚靠外面的路灯来读书……
  我们很快找到了你,不由分说决定给予你帮助,尽我们所能去给你应该得到的———新书包,优良的教学环境,定时的慰问……
  而我们的帮助是不是弄伤了你那幼小而脆弱的心灵?你只不过想和我们一样,在课上读书,课下无忧无虑的玩耍。可我们强行给你安了一个帽子———“贫困生”,你想摆脱它,证明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。可你看到的是那带有怜悯的目光和那悲切的叹息。
  也许你发自内心不想接受我们的帮助,不需要别人那怜悯的目光,可是谁能听到你的呼唤呢?
  “贫困生补助、为贫困生捐款……”这样的活动一次又一次举行,而你一次又一次站在主席台上,接受大家带有同情的目光,你多想拿着话筒大声讲出你的心声: “我不需要你们的帮助,我会用我自己的双手构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……”可你不能,你不能辜负我们的良苦用心,你只能在夜晚向天空倾诉,然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……
  考场中,你挥洒汗水,奋笔疾书,你要证明给别人看,你和别人没有不同,耳边传来歌声:“因为我们没有什么不同,天黑时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,没有追求和付出哪来的成功,谁说我们一定要走别人的路,谁说辉煌背后没有痛苦,只要为了梦想不服输,再苦也不停止脚步……”你微笑着面对明天———中国梦,也是我的梦!
  献给农民工子弟:“你们已经赢了!”
  ■名师点评
  这篇文章与曾经的上海高考满分作文《他们》很接近,思路、情绪等等,只是把农民工换成了农民工子弟。《他们》中“他们,终将会成为我们”的结语石破天惊;而本文的作者审题能力有限。我们实在看不出蝴蝶和农民工子弟之间有什么关联和相似点。
  ———秦晓华
  
  文章把蝴蝶引申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,这种思考本身难能可贵,但这种引申值得商榷。结尾写到他们为梦想拼搏的时候,已经与材料渐行渐远了。———王海燕
 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
  ◎贺劢,40岁,卫生监督工作人员
  我们,不知道自己是谁,生活在这幽凄的山洞里,吃着岩壁的苔藓,喝着甘洌的泉水,不知岁月,不知忧愁。在黑暗中,我们的翅膀生满了斑斓的花纹和淡淡的荧光,看起来绚烂夺目。因为黑暗,我们的眼睛更加敏锐,在岩壁嶙峋的波峰、钟乳磅礴的群山中自在穿梭毫不费力。我们快乐,我们无忧……
  但是,妈妈说听爷爷的爷爷说过,其实我们以前不是这样的。那时,我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蝴蝶。我们不是生活在山洞里,而是一个叫外面的地方。据说外面的世界,比山洞里要大多了,比我们这里最大的一个山洞还要大。据说外面有白天、黑夜,不像山洞里只有全天。据说,白天有灿烂的阳光,有青山绿树,广阔的田野里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,鲜花是我们的食物,有各种甜味,而不是我们现在吃的苔藓永远是一种味道。我们在花丛中翻飞,花是不动的蝴蝶,我们是飞舞的花。夜晚,群山里天澄月朗,空谷幽明,万籁齐奏,我们乘着清风,或顺风翻飞,或俯冲直下……
  我听着听着着急了,拉着妈妈说,我们出去,外面那么好,为什么不出去呢?妈妈神色一凛,严肃地说,爷爷告诉过我,不能出去。据爷爷的爷爷说,现在外面不一样了。
  据说现在外面的世界密密麻麻铺满了一种叫做人的动物,他们极其可怕。他们要盖房子,拼命伐木取材,他们要种粮食,不断开荒种地,他们乱用农药,即使有鲜花吃也会中毒而死。据说人什么都吃,我们的蛹也被他们当成药材和美味。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山谷,山被人采空了造水泥,森林伐平了建成了水泥森林,田野也成了寸草不生的水泥广场……你爷爷的爷爷那一辈,眼看不行了,就带着一帮族人逃到了这个大山洞,没有了鲜花吃,就试着吃苔藓,就这样一辈一辈过来了……
  “妈妈,那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?”“嘘……小声点,好像是什么东西进山洞了?好热,好亮,我的眼睛要刺瞎了……哎呀,他们好像就是爷爷说过的人!!”
  几个人拿着蜡烛小心翼翼地进了山洞,走着走着突然怔住了,他们看到了一群像朝霞一样绚丽的美丽蝴蝶,有的趴在岩壁上,有的在上下翻飞,因为烛光的映照,他们的眼睛和翅膀更加流光溢彩。其中一个喃喃自语:“找到了,终于找到了,我们以为蝴蝶灭绝了,自然界少了这样一个物种,进化链的证据断裂了。现在我们人类面临的一种致命疾病,只有在蝴蝶的遗传物质上才能找到克制它的密码……找到了,好多人得救了……”说完,人的眼里竟然流下两行泪水。
  他们说回去商量一个成熟的方案将我们取走……慢慢地退出去了……
  一种末日的恐慌在蝴蝶族群中传播,怎么办?族长说,还能怎么办?我们在山洞里生活了好多年,早已不能适应在外面的生活了,而且外面也不是以前的世界。走,继续往山洞里走,这个山洞很大,至于能不能躲过这一劫,也听天由命了……
  第二天,远远地听到山洞里又喧闹了起来,感觉很多人进了山洞。他们发出惊奇的声音,“咦?昨天的蝴蝶跑到哪里去了?肯定跑到更深的山洞里了,我们快去找,蝴蝶对我们人类研究这种致命的疾病很……”
  “慢着!!我们退出去!!”一个不大但很坚定的声音传了过来。我们蝴蝶族群们跟着一喜。那个声音接着一字一顿地说:“会让我们人类灭亡的不会是少了这几只蝴蝶,而是我们的贪婪!!”他们默不做声地退出了。
  全族都松了一口气,因为紧张后的疲劳我太困倦了,不知不觉入了梦,梦里的家不是山洞,而是没见过的森林、田野、清风明月,我在花丛里自由翻飞……
  ■名师点评
  以记叙文体来应对材料作文,勇气可嘉。面对这样的文字,我实在不想用切不切题来评价。我认为,这是一篇好文章:有文学想象力,作者化身为蝴蝶,通过两种生活状态的对比,折射出人心的贪婪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;情节跌宕起伏,结尾出人意料,传递出正能量;语言优美,“花是不动的蝴蝶,我们是飞舞的花”等等足以挡住读者的视线。不足之处是,语言不够简洁,字数大大超出要求。
  ———秦晓华
  
  本文通过合理的想象,以一只蝴蝶的视角对材料进行再创作,反映出意味深长的哲理“会让我们人类灭亡的不会是少了这几只蝴蝶,而是我们的贪婪!”行文流畅,语言生动,体现了作者对环境日益恶化的担忧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。
  ———王海燕
淮海经济区招生培训咨询会
 

Copyright © 2005 - 2025  www.zhaosheng516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徐州卓尔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客服电话:0516-66656188、83893215 邮箱:hhzhaosheng@163.com
苏ICP备10082293号 
X